(資料圖)
《銀行科技研究社》消息: 8月1日,百信銀行一項名為“基于AR設備辦理業務的方法和裝置”的專利公布,其申請于2023年3月21日。
摘要顯示,方法包括:AR設備通過生物識別技術對客戶身份進行認證(步驟A);認證成功后,進入虛擬業務辦理模塊,呈現虛擬數字員工;響應于客戶選擇的業務類型,進入相應的功能模塊,虛擬數字員工提示相應的業務辦理流程;響應于用戶的指令,完成相應的業務辦理。
權利要求書顯示,在(步驟A)之前,需要:確認客戶是否通過初步身份判斷,初步身份判斷由帶有攝像頭的人臉識別閘機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進行。
而指令包括用戶通過語音或手勢輸入的指令。
另外,過程中還需要:提示客戶是否進行沉浸式體驗;響應于用戶選擇“是”,向客戶展示數字化場景和產品介紹,結合虛擬數字員工,為客戶提供沉浸式的虛擬世界體驗。
說明書介紹,該發明的背景為,伴隨著元宇宙、Web3.0(World Wide Web 3.0,第三代萬維網,運行在區塊鏈技術上的去中心化互聯網)、DAO(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,去中心化自治組織,簡稱為島)等概念的興起,數字人、數字場景等諸多數字化的形態開始出現。在金融領域,銀行擁抱科技,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種賦能技術,日益完善與進步,以多模態大模型為核心,基于全棧的軟硬件平臺,加之XR(Extended Reality,擴展現實)設備的不斷普惠,可實現客戶獲取信息、互動交流、自主操作的多維度需求,打造數字化時代的銀行智慧生活新空間。
當前,客戶辦理銀行業務只能通過去往實體網點辦理或者通過App辦理簡單業務,開卡業務只能開通實體卡,既浪費資源,也容易丟失,且在網點辦理開卡業務,流程繁瑣,大堂經理人員短缺,這些都可作為客戶流失的重要原因。
而該發明可創新客戶交互方式,提升客戶交互體驗,解決實體交易存在的一些問題,例如實體卡易丟失,以及資源浪費的問題,亦解決了實體網點人員浪費的問題。另外,該發明中AR設備可通過生物識別技術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,提高了業務辦理的安全性。同時,可避免人員直接接觸的風險。